2025年、2018年两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均以最高规格召开,释放了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坚定支持信号。两次座谈会体现了政策连续性与时代适应性,同时也有显著差异。2018年以短期纾困和信心修复为核心,应对内外部冲击,突出“救急”;2025年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引领为主线,推动民营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的长期支柱,意在“谋远”。
一、背景与形势差异
(一)2018年:应对贸易摩擦与信心危机
2018年正值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利润下滑等困境。会议召开前,私营企业利润连续负增长,市场对民营企业地位产生疑虑。
会议首次提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以消除“国进民退”争议,重塑市场信心。
(二)2025年:聚焦科技竞争与新质生产力
2025年处于中美科技博弈深化阶段,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如DeepSeek、宁德时代等企业的突破)。
会议围绕“新质生产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通过政策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引领科技突破,应对国际产业链重构挑战。
二、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的演进
(一)2018年:行政措施为主,优化营商环境
会后推出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等短期纾困政策,解决民营企业生存问题。
全国工商联作为主要沟通渠道,但政策协调性不足。
(二)2025年:法制化与顶层设计强化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于2024年12月提交审议,从制度层面保障民营企业权益,消除政策不确定性。
2023年成立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统筹政策落地,被称作民营企业“娘家人”。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推动地方专项债支持产业升级。
三、参会企业与行业导向的变化
(一)2018年:多元化行业,聚焦传统领域
参会企业涵盖计算机、机械、医药等54家企业,如小米、新希望等,重点解决传统制造业和消费领域问题。
(二)2025年: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
参会代表来自新能源(比亚迪)、半导体(韦尔股份)、机器人(宇树科技)、AI(DeepSeek)等高技术领域,体现“新质生产力”导向。同时,政策兼顾细分行业(如浙江的钢结构、管道企业),强调“科技引领”与“全面覆盖”并重。
四、地方响应与执行机制的分化
(一)2018年:快速跟进但缺乏持续性
广东、江苏等省迅速召开省级座谈会,但沟通机制以临时性会议为主,政策落地效率参差。
(二)2025年:常态化沟通与区域特色结合
浙江等地建立了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定期召开细分行业座谈会。
地方政策更强调“因地制宜”,例如广东侧重高端制造,浙江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五、信心提振方式的转型
(一)2018年:政治表态与短期激励
通过“自己人”的定性增强民营企业归属感,但政策依赖行政指令,长期稳定性不足。
(二)2025年:制度性保障与长期承诺
通过立法明确民营企业地位,降低政策波动风险。
结合“终身学习”“跨学科融合”等理念,推动企业家能力升级(如政务系统引入AI工具DeepSeek提升效率)。
六、信号与展望
(一)政策落实与优化
1.政策落地提速。2025年座谈会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意味着前期已出台的政策将进一步加快落实,如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
2.新政策预期。未来可能会出台更多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市场准入、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例如,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等。
(二)立法保障加强
民营经济立法进程提速推进。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将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进一步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市场信心与经济影响
1.资本市场受益。2025年座谈会的召开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和风险偏好,资本市场预计将显著受益。此前类似座谈会召开后,股市曾出现触底反弹的走势。
2.经济基本面巩固。政策的落实和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将助力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断巩固,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民营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四)民营企业发展方向
1.科技创新引领。2025年座谈会参会企业中科技“浓度”较高,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持。民营企业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将得到更多政策扶持,推动民营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2.产业融合与国际化。民营企业将通过国际化战略拓宽海外市场,反哺国内科技创新,形成市场开拓与科技创新的“正向循环”,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营商环境改善
1.规范执法与保护权益。2025年座谈会强调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现象,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2.公平竞争环境。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进一步打破市场准入壁垒,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六)社会与文化影响
1.增强企业家信心。2025年座谈会再次为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鼓励他们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和光明,保持发展定力和信心。
2.弘扬企业家精神。通过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