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加速推进,能否化解风险迎来重生?

  • 来源:凯道咨询
  • 发布时间:2025-03-05 19:07
  • 2197 次阅读


中央1号文件与村镇银行改革核心内容总结
一、政策背景与改革信号
1. 中央1号文件定位
2025年中央1号文件在第二十七条明确提出,要“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强调坚持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定位,实施“一省一策”。这一表述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未来村镇银行将加速整合,部分机构可能通过合并重组或直接解散退出市场。
2. 村镇银行的历史地位
我国首家村镇银行于2007年成立,此后经历高速扩张,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村镇银行法人机构达1620家,占银行业法人机构的36.6%,成为服务县域经济和“三农”的重要力量。
二、村镇银行面临的核心问题
1. 市场竞争失衡与无序竞争

  • 存款利率内卷:为扩大规模,部分村镇银行以超基准利率(如5.4%-6%)吸引存款,导致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被迫跟进,压缩行业整体净息差。

  • 规模情节严重:与自身资本实力不匹配,部分村镇银行过度追求存贷款规模增长。

2. 风险管理漏洞

  • 信贷审核宽松:对客户资质把关不足,易产生不良贷款。

  • 大客户依赖症:单一客户贷款占比超10%的案例普遍,风险集中度高。

  • 股东治理缺陷:部分村镇银行被个人或民企股东控制,演变为“提款机”,引发关联交易风险。

3. 定位偏离与经营困境

  • 初衷背离:本应专注服务“三农”,但多数村镇银行实际业务转向城镇企业及居民,农村覆盖率不足。

  • 盈利能力弱:受限于农村经济规模和客户质量,部分机构长期亏损或陷入僵局。

三、2024年改革进展与2025年趋势
1. 2024年整顿高潮

  • 解散数量激增:2024年全国共有104家银行获批解散,其中76家为村镇银行,占比超73%。

  • 合并重组加速:多家村镇银行被大中型银行吸收合并(如徽商银行合并系列村镇银行),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合并案例获批。

2. 股权结构调整

地方政府主导的股权整合提速,例如福建、贵州等地推动大银行收购小股东股权,集中股权以降低治理风险,为后续合并铺路。
3. 2025年预期动向

  • 政策强化:中央1号文件将“稳妥推进改革重组”纳入顶层设计,地方落实力度加大。

  • 路径明确:网点少、规模小、风险高的村镇银行将成为重点整合对象,预计1600余家存量机构中过半可能被淘汰。

四、改革带来的影响
1. 对村镇银行自身

  • 风险化解:通过合并重组剥离不良资产,引入大行管理经验和技术资源,增强抗风险能力。

  • 回归定位:整合后可能聚焦县域经济,优化支农支小服务能力。

2. 对银行业生态

  • 减少恶性竞争:减少低效内卷,推动行业回归理性定价。

  • 提升运营效率:合并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可能间接缓解银行员工压力。

3. 对储户与社会

  • 存款安全提升:合并后由更大银行承接业务,存款保险覆盖更充分。

  • 金融服务优化:县域金融供给能力增强,农民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更稳定。

五、争议与挑战

  • 潜在风险高:若合并后大银行对村镇银行原有客户“抽血”,可能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空心化。

  • 政策执行难:“一省一策”需平衡地方财政压力、银行利益与农户需求,避免一刀切式改革。

中央1号文件标志着村镇银行进入“关停并转”密集期,其本质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化解金融风险。未来村镇银行将呈现“数量减少、质量提升”的趋势,最终形成更具竞争力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这一过程中需警惕改革中的利益协调难题,确保“支农支小”初心不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