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名称释义:元旦一词中的“元”意为开始或第一,“旦”意为日出或一日之始,因此“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在中国历史上,“元旦”通常指的是正月一日,这一概念在历代有所不同,如夏历以春一月为正月,商历以冬十二月为正月,周历以冬十一月为正月,秦历以冬十月为正月。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统一规定春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
元旦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后,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民国元年(1912年)决定使用公历,并将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但当时并不称为“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以区别于农历正月初一,后者改为称为“春节”。
元旦的现代定义:元旦现在指公历年的第一天,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它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并且是法定假日,全国人民共同庆祝这一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