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个人贷款管理办法》(下称《固贷办法》《流贷办法》《个贷办法》,并统称“三个办法”),新修订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三个办法”修订的背景是当中的一些规定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需要更新调整,以更加适应当前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实施“三个办法”是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执行十余年来,在提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防控信用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中的一些规定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需要更新调整,以更加适应当前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等相关精神,修订“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能够更好地适应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际和发展趋势,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三个办法”修订的重点内容包括六方面:一是合理拓宽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的用途及贷款对象范围,优化流动资金贷款测算要求,满足信贷市场实际需求。二是调整优化受托支付金额标准,适度延长受托支付时限要求,提升受托支付的灵活性。三是结合信贷办理线上需求,明确视频面谈、非现场调查等办理形式,适配新型融资场景。四是明确贷款期限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有效防范贷款期限错配风险,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五是进一步强化信贷风险管控,推动商业银行提升信贷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六是将《项目融资业务管理规定》作为专章纳入《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
此次最终将原来的“3+1”变为了“三个办法”,是因为将《项目融资业务管理规定》作为专章纳入《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强监管的基本态势依旧持续,信贷业务依旧是处罚的重灾区,对个人的处罚力度也在不断的加码,禁止从业、取消高管任职资格等行政处罚手段明显增加,更有动手刑事手段问责的案件比比皆是,我国银行从业人员依然面临经营环境深刻变化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对风险防范要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银行业的发展应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从“做大”向“做强”转变。
一场疫情深刻的影响着国内外局势,我国正努力的转危为机,金融领域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战略及具体要求,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金融问题,为了使金融更好的配合国家战略的需要,银保监会也迅速做出反应,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给确实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给予金融方面的便利,企业带来切实利好和帮助时,也给我们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普遍缺乏对信贷业务的系统研究,从业人员相关能力普遍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需要,通过大量的研究显示,贷前调查、信用分析及授信方案制定是信贷业务的核心环节,如何提高信贷业务人员的对信贷业务的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成为了各家银行的当务之急。
三个办法是贷款业务的“基本法”,学习和运用好三个办法对商业银行重要的意义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