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必须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二者深度融合,能够有效破解"重业务轻党建"的顽疾,实现政治优势与发展优势的相互转化,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根本保障。
一、把握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特殊属性
国企党建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优势,所谓“独特”,从一个例子中即可领略一二。比如目前的城投类公司,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其中重要的一点恰恰是通过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相一致,通过强化党组织在企业中的领导作用,提升城投公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独特作用机制:党组织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通过"党建入章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机制,构建"党委前置研究-董事会战略决策-经理层执行落实"的治理链条,确保重大经营决策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二、破解国企特色"两张皮"难题
所谓“两张皮”,就是各干各的,互相脱节,关联性不强,这在多数国企党建中普遍存在。比如,党建部门单纯干党建,业务部门闷头干业务,全年下来,交叉的事项少之又少,这就是典型的“两张皮”现象。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是存在偏差和障碍:
体制机制障碍:现代企业制度与党建要求衔接不畅问题突出。应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建立党委会决策事项清单和督办体系,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推行"党建写入合资协议",确保党组织作用发挥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
三、构建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目前国有企业的党建融合程度,普遍存在融合力度不大、深度不够情形,特别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更大精力忙于市场营销,一定程度存在党建弱化现象。构建深度党建+业务融合,应从两方面入手:
数字化赋能平台:建设智慧党建管理系统,与ERP、MES等业务系统数据互通,开发"党性体检-业务绩效"双评价模型。中国联通搭建"党建云"平台,实现党组织活动与市场营销数据同屏展示、同步分析。
四、典型实践范例
典型案例在国企中具有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以案促改,国企可以在对标典型先进中找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而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推动内部管理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以标杆促提升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也是国企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国企可以提炼出共性问题,推动制度建设和流程优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们通过三组典型案例,可以看到标杆企业的总结能力、创新能力、战略规划能力。
1.组织渗透:在项目一线实施"支部建在连上",海外项目推行"云端党支部"
2.流程再造:建立"方案联审、风险联控、考核联动"三联动机制
3.价值创造:开展"党员创效攻关"行动,近三年累计降本增效超50亿元
东方航空"蓝天党小组":
1.空中阵地:在重要航班成立临时党小组,打造"万米高空微党课"
2.地面延伸:建立"空地联动"服务机制,党员机长与地面保障支部结对
3.品牌塑造:将"红色航班"服务标准纳入SKYTRAX星级评审体系
国家能源集团"三融工程":
1.思想融魂:创建"能源党校"在线学习平台,开发"碳达峰碳中和"特色课程
2.管理融力:推行"党建KPI与经营KPI双A制",考核权重各占50%
3.发展融效:实施"红色领航·绿能行动",党员带头攻关新能源技术
五、深化融合的保障体系
有些企业之所以不能够深度融合、系统发展,究其根本是制度的缺失、体系的薄弱、机制的呆板,导致该融合的不能融合,缺乏党建引领业务的朝气和活力。
队伍保障:实施"双培工程"(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建设复合型政工队伍
考核保障:建立"党建与经营双百分"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职务晋升刚性挂钩